最近看了一本書,中敍述了某人的觀點道:「我們捐款只是為了讓自己感覺良好。」乍聽起來可能會覺得很刺耳。然而很多時候,這是對的。
有很多事,我們之所以會有所行動,都是因為做了之後會令我們感覺好些。我們吃東西,是因為我們肚子餓,但吃東西會令我們感覺好些;我們每天都洗澡,是因為身體的骯髒令我們不舒服,但洗澡會令我們感覺好些。
同樣地,我們捐款不就是為了令自己感覺好些麼?這有什麼問題?為什麼聽起來總覺得「刺耳」?
其實,這正是我們的「虛榮心」作祟。當我們在捐錢後,聽到這樣的說話,難免會不高興。「捐款」令我們得到滿足感,而以上說話令我們錯覺上覺得這是對「捐款」這個行為的批評。於是「虛榮心」便告訴我們「這不好,我不夠滿足。」於是我們便不高興,想反駁。
其實那些慈善機構的開拓者,最初成立機構的動機,就是出於虛榮心〔或者是支配欲〕。民族必須有足夠的富裕和強盛。民族在理頭生產之如,先得有剩餘物資和時間來「幫助」別人,那些所謂「需要幫助」的人,是指他們的生活水平比所付予民族低的人〔即使他們有能力自己謀生〕,這情況亦能應用在一些社會圈子中。
不過我應為這只不過是在戰爭過後,和平時期特有的「某種潤滑劑」而已,用來減低國家之間「過度和平」所帶來的壓力。
有很多事,我們之所以會有所行動,都是因為做了之後會令我們感覺好些。我們吃東西,是因為我們肚子餓,但吃東西會令我們感覺好些;我們每天都洗澡,是因為身體的骯髒令我們不舒服,但洗澡會令我們感覺好些。
同樣地,我們捐款不就是為了令自己感覺好些麼?這有什麼問題?為什麼聽起來總覺得「刺耳」?
其實,這正是我們的「虛榮心」作祟。當我們在捐錢後,聽到這樣的說話,難免會不高興。「捐款」令我們得到滿足感,而以上說話令我們錯覺上覺得這是對「捐款」這個行為的批評。於是「虛榮心」便告訴我們「這不好,我不夠滿足。」於是我們便不高興,想反駁。
其實那些慈善機構的開拓者,最初成立機構的動機,就是出於虛榮心〔或者是支配欲〕。民族必須有足夠的富裕和強盛。民族在理頭生產之如,先得有剩餘物資和時間來「幫助」別人,那些所謂「需要幫助」的人,是指他們的生活水平比所付予民族低的人〔即使他們有能力自己謀生〕,這情況亦能應用在一些社會圈子中。
不過我應為這只不過是在戰爭過後,和平時期特有的「某種潤滑劑」而已,用來減低國家之間「過度和平」所帶來的壓力。
Fri Nov 06 2009 16:00:00 GMT+0000 (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)
Last modified: Wed Dec 30 2015 14:16:11 GMT+0000 (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)
Comments
No comments here.
Do you even comment?
website:
Not a valid website
Invalid email format
Please enter your email
*Name:
Please enter a name
Submit
抱歉,Google Recaptcha 服務被牆掉了,所以不能回覆了